專欄作者

莊禮謙醫師

Dr. George

耳朵蟹足腫切除:了解手術與術後照護全攻略

案例分享

April 22, 2025

耳朵蟹足腫切除:了解手術與術後照護全攻略

蟹足腫切除前
蟹足腫切除後,恢復良好

蟹足腫切除前
蟹足腫切除後,恢復良好

什麼是耳朵蟹足腫?

蟹足腫(Keloid)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,當皮膚在受傷或發炎後癒合過程中,纖維母細胞過度活躍,產生過量的膠原蛋白,就可能形成這種隆起、堅硬的疤痕。耳朵是蟹足腫的好發部位之一,尤其常見於穿耳洞、粉瘤(Epidermoid Cyst)、耳部外傷或手術後。蟹足腫不僅影響外觀,還可能帶來搔癢、疼痛或拉扯感,讓人困擾不已。

為什麼耳朵容易長蟹足腫?

耳朵的皮膚較薄且活動頻繁,穿耳洞或小傷口若未妥善癒合,容易誘發蟹足腫。此外,耳朵上的粉瘤或痘痘若處理不當,例如自行擠壓或反覆發炎,也可能刺激皮膚組織過度反應,形成蟹足腫。特別是有「蟹足腫體質」的人(通常與遺傳有關),即使是微小的傷口或輕微的粉瘤痘痘也可能演變成明顯的疤痕增生。反覆感染或發炎也會加劇情況,例如耳洞或粉瘤發炎未及時處理,就可能成為蟹足腫的導火線。

耳朵蟹足腫切除手術:怎麼進行?

當蟹足腫影響生活品質或外觀時,手術切除是一個常見的治療選擇。除了傳統手術外,汽化雷射電燒切除也逐漸受到關注。以下是主要方法的介紹:

1. 術前評估

醫師會檢查蟹足腫的大小、位置及患者的體質,評估是否適合手術或雷射治療。因為蟹足腫容易復發,醫師可能會建議搭配其他治療(如術後注射或放射線)。

2. 局部麻醉

不論是傳統手術或雷射治療,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,患者保持清醒但不會感到疼痛。麻醉藥會注射在耳朵周圍,讓手術區域失去知覺。

3. 切除過程

o 傳統手術切除:醫師使用手術刀精準移除蟹足腫組織,盡量保留周圍正常皮膚,傷口隨後以細緻縫合技術關閉,減少疤痕形成的機會。副作用是耳朵變形的機會較大,需與醫師先溝通清楚。

o 汽化雷射電燒切除:利用高能量雷射(例如二氧化碳雷射)或電燒技術,汽化並移除蟹足腫組織。這種方法出血較少,對小型或淺層蟹足腫效果尤佳,且傷口癒合時間可能較短。但對於較大或較深的蟹足腫,可能仍需搭配傳統手術。

4. 術後輔助治療

單純切除蟹足腫復發率較高,因此醫師可能會在術後搭配類固醇注射、矽膠貼片或低劑量放射線治療,抑制疤痕再生。汽化雷射電燒後的傷口也可能需要類似的輔助措施。

傳統手術或汽化雷射電燒的時間視蟹足腫大小而定,通常在30分鐘至1小時內完成,屬於門診手術,無需住院。選擇哪種方法取決於蟹足腫的特性及醫師的專業判斷。

耳朵蟹足腫電燒+CO2雷射切除

耳殼蟹足腫電燒+CO2雷射切除

耳垂蟹足腫以手術切除

穿耳洞倒置耳軟骨受損及蟹足腫,手術切除順利,耳變形不大

術後護理:如何促進癒合?

術後照護對於降低復發風險至關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
•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:術後數天保持傷口清潔,用生理食鹽水輕輕清潔傷口周圍。

• 遵醫囑使用藥物:如醫師開立傷口或疤痕藥膏,務必按時使用。

• 避免刺激:術後數週內不要佩戴耳環或耳機,避免拉扯傷口。

• 定期回診:讓醫師追蹤傷口癒合情況,必要時進行輔助治療。

手術風險與注意事項

雖然耳朵蟹足腫切除手術(包括雷射電燒)相對安全,但仍有一些風險:

復發:即使手術成功,蟹足腫仍可能再次長出,特別是未搭配輔助治療時。

感染:若術後護理不當,可能導致傷口紅腫或化膿。

疤痕變化:新疤痕可能不如預期平滑,需耐心護理。雷射治療可能留下輕微色素變化。

耳朵變形:蟹足腫越大,位置越邊緣,術後可能造成耳朵形狀改變,術前需與醫師討論清楚。

若術後出現劇烈疼痛、紅腫或異常分泌物,應立即回診檢查。

如何預防耳朵蟹足腫?

對於有蟹足腫體質的人,預防勝於治療:

• 謹慎穿耳洞:若家族中有蟹足腫病史,建議避免穿耳洞或刺青。

• 及早處理傷口:耳朵受傷後立即清潔並保持濕潤,避免發炎。

• 避免自行處理粉瘤或痘痘:耳朵上的粉瘤或痘痘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,避免因擠壓引發蟹足腫。

• 積極治療發炎:如耳洞或粉瘤紅腫,及早使用抗生素藥膏,避免惡化。

結語

耳朵蟹足腫雖然棘手,但透過專業的手術切除或汽化雷射電燒治療,搭配適當的術後照護,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改善外觀與不適。若你正為耳朵上的蟹足腫煩惱,不妨諮詢專業醫師,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。早日採取行動,讓耳朵重拾平滑與自信!

LINE
立即預約
效果和副作用可能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,建議您諮詢專業醫師,
有關治療的任何相關問題,歡迎您隨時與美麗新城診所聯繫。
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專業的諮詢和服務。
LINE
立即預約